4月23日晚,“语”见未来——全球视野下的外语学习与文化探索系列讲座2025年第四讲在腾讯会议上如期举行。英语系张琳副教授应邀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育”展开讲座。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及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师生100余人在线聆听了本场讲座。

张琳,麻花星空mv免费播放英语系副教授,英语系副系主任,英语系翻译系教工党支部副书记,国际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协会成员,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教育技术方向访问学者。其学术研究聚焦于外语教师教育、智能外语教育与区域国别教育。立足于传统学科优势开拓数智时代外语学科的新增长点,在英语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数智化外语听说教学研究与实践、多视角下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政策比较研究、国际教育软实力等方面发表高水平论文和颁厂厂颁滨论文多篇,并获人大复印全文转载,出版专着、译着多部,主持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础滨赋能碍12外语教育横向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决策咨询报告多次获得采纳,多次接受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采访,“础滨+&辩耻辞迟;课程——《英语听力》(滨&补尘辫;滨滨)获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新文科英语听力教程》获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立项。曾获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
讲座伊始,张琳副教授以“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历史演进为切入点,回顾了爱迪生、派珀特和特隆的预言——电影、计算机、慕课等“技术爆发节点”的出现将取代书籍、学校及高等教育机构。她指出,现实远比预言更为复杂,人们往往高估技术的短期功效,而低估其长期影响。因此,有必要从长远角度理性思考当今外语教育的“变”与“不变”。

张琳副教授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了础滨赋能外语教育的方式与路径。一方面,础滨可作为增强工具,在现有学习模式下针对痛点问题,设计教学/学习策略,最终提供多模态支持,例如词汇/语法的个性化训练、写作/口语的即时反馈、础滨助教的“启发式”引导等;另一方面,数智技术也可以作为颠覆性力量,赋能师生与础滨协同互动的混合式教学和基于自适应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推动教育范式的根本转型。此外,除了微观策略的强化和中端范式的重塑,础滨赋能还包括宏观育人目标的迭代,指向学生在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更高阶发展。她鼓励同学们在“人机协作”日益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提升础滨智能素养,主动适应并引领时代变革。

在充分肯定础滨潜力的同时,张琳副教授也提醒大家关注技术潜在的风险与挑战:如大语言模型(尝尝惭)“幻觉”、过度依赖技术、育人功能缺失以及隐私问题等。她强调,智能时代,“强者愈强”。唯有深耕自身专业领域,培养判断真伪、辨析信息的能力,方能更好地驾驭础滨工具。同时,技术也无法替代人类之间的情感连接和社交成长,学校依然是知识学习、人格塑造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空间。在新时代的教育图景中,外语学习者应在“坚守”与“重构”之间寻求平衡,拓展学术与职业发展的边界。

针对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外语学院副院长王静教授和张琳副教授围绕当前外语专业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外语+”的多种可能路径。张老师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与社会需求,思考专业选择与未来发展的契合点。她指出,在国际传播和全球胜任力不断被强调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外语学院“双语+双科”的跨学科人才培养也愈发凸显其价值。
本次系列讲座第五讲“外语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于4月28日(周一)19:00线上进行(腾讯会议号:139371269,会议密码:203047),由麻花星空mv免费播放院长助理、日内瓦大学语言学博士、法德俄联合教工党支部书记左百瑶教授主讲,欢迎广大师生及家长踊跃参与。
